校园营销过程中如何利用滑梯效应写出校园广告文案?

阅读:400 2018-12-20 10:06:04 作者:力度营销

做营销的小伙伴们绝大多数应该听过滑梯效应,在校园营销时,滑梯效应同样适用。当你开始从滑梯上向下滑的时候,动能就开始产生了。你试图抓住扶手来停住,但却失败了。尽管你竭尽全力来阻止自己下滑,但还是无休止地滑下去。用一句话总结滑梯效应就是:好的文案就像做上了滑梯,一滑到底,根本听不下来!  

  

而在校园营销中,我们不光在校园公众号或校园KOL中会使用滑梯效应,在桌贴广告、灯箱广告、框架广告中的文案同样适用。那么,什么样的文案具有滑梯效应?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这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开头中的文案。

开头这段文案就直接向读者“剧透”了主角的结局:死亡!当中还穿插着将来时和过去时,有种强烈的冲突感。让人忍不住想问,那个下午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我们在写文案首句的目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继续读第二句、第三句,一直读到最后。

有了好的开头,就能实现滑梯效应。有了滑梯效应,读者就会更容易看完整个文案。当受众能看完整个文案的消费者,或许就产生了更大的购买意愿。

 

 我们再来分析一个例子:

某个教育机构在校园市场中投放了这样一句文案:为什么总有人在抱怨着没钱没机会?因为世界正在惩罚哪些不愿改变的人,但我要如何改变...在文案的角落放置着教育机构的logo。

我们试着读读一下这个文案,在文案的开头就反映出绝大多数人的现状并提出疑问,在文案的第二句给出了答案,原来是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不愿改变的人,当看到第三句文案时,“我”也跟着文案的思路开始思考,当看到一半就已经结束时,是不是会下意识的继续寻找答案。

 

 我们可以找一些在校园中出现的文案,可以发现很多优秀文章的一个共同点,这些文案都拥有着或是自己的,或是别人的一些最真实的情况,通过故事来引发思考和共鸣,当受众在看的你的文案的时候会在想:这描述的不就是我吗?最后再摆出主题,让读者一下恍然大悟、惊叹不已。

同时,如果你的文案能从读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你很容易会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思疑,然后通过“发现问题、得到解答”这类循环式的自问自答模式撰写文案。只要你能精准地掌握受众的心理,你的文案就能更具有耐读性,让受众“一滑到底”根本停不下来。

原文链接:https://www.xiaoguokeji.com/news/452​​​​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