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关于青金是水晶,是宝石,抑或是玉石的问题,这里再说一下。青金石是一种漂亮的石头,它是由蓝方石,方钠石,方解石等多种矿物组成的一种矿物集合体,因此在岩石学上,认定它是一种岩石是没有错误的。
而 西方的“宝石”一词,专指由一种单一矿物组成的晶体,例如祖母绿的成分是绿柱石矿物,钻石是金刚石矿物,红蓝宝石是三氧化二铝组成的刚玉矿。由此衍生出的 “半宝石”概念则是指除了上述几种有限的宝石品种这外的其他单矿物晶体,比如碧玺是电气石矿物,水晶是二氧化硅组成的石英矿物晶体,等等。
而 我们的青金石显然是不符合宝石与半宝石的定义的。它的矿物成分复杂多变,甚至没有固定的硬度,密度等特物理学指标,毫无疑问,只是一种岩石。但是,所幸中 国古人说过,美石为玉,一种美丽的岩石,就可以称玉。青金石无疑是美丽而特殊,且罕有的。因此,青金作为一种玉石,是应该没有疑议的。
青金石的成因
很多朋友可能已经知道,我们脚下的岩石本来就是天然的分层的,成一层层厚薄不一的状态。这个概念叫作地层。
而青金石就是形成在一种被称为碳酸盐岩的地层之中,也就是我你的心常说的石灰岩。见下图:
最常见的碳酸盐地层,就是碳酸钙和碳酸镁。地层形成之后,常常会遭受到地球内部与外部不同力量的侵蚀与改变。而我们的青金石之所以能在平淡无奇的碳酸盐地层之中形成,则要借助于我们地球超强的“内力”作用:岩浆果实的,果然是超强的自然系。见下图:
上面这张图,中心画的两处红色圈圈,是从地底深处涌出的炙热岩浆。当岩浆上升到一定的位置,与上面的碳酸盐地层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大家可以相像一下,把烧红的铁棍捅入很厚重的一块塑料中的感觉。
火热的岩浆会快速地(少则几十万年)将周围的岩石烧融。岩浆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和原来的碳酸盐岩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和融合。在地底的高温高压作用下,二者互相渗透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成了一种新的岩石:变质岩。
大家不要误以为,是不是只要岩浆碰到碳酸盐岩就能变成青金石了。没这么简单。接触变质作用产生的变质岩的品种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大理石,就是由碳酸钙在高温高压之下重新溶解,重新结晶形成的。
打 个比方,你把一把盐和一把泥巴灰和在一起,用水调成泥,晒干,这就类似于原来的灰岩。后来你把这泥块扔到一个热水杯中去不停地煮,慢慢地调小火。这个过程 当中,盐会一直溶解在水里,泥巴灰则不溶解,随着水温降低不再沸腾了,泥巴灰就先落入杯子底部。水分继续蒸干,盐分才会重新结晶出来,慢慢淅出来,覆盖在 泥巴的上面,形成比较纯的一层盐层。
大理石的形成就是这么一种情况,岩浆加热了碳酸盐地层,让它“沸腾了”,让它重新结晶了,帮它提纯了,却没有和它发生特质交换。因此,它的基本组成的化学元素并没有太大变化。这样的情况下,给它的时间再充分,也不能形成青金石,因为它还缺乏形成青金石所必需的化学元素。
大家都知道,青金石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现的产地是很少的,最最重要的产地位于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其余俄罗斯,哈萨克等国有少量发现,都没有在市场上形成很大影响力。这说明青金石的成矿条件是很苛刻的。这里不打算大篇幅去介绍这些成矿因素有哪些,仅说一下已知的原理。
先看下图:
上 图是一个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示意图,这里借用一下,和青金石矿床的成因很吻合。图中最中心的黄色部分,代表的地心涌出的岩浆,蓝色和灰色部分是原来的碳酸盐 岩地层,深红色部分,代表着岩浆与碳酸盐岩接触的部位,发生了物质交换作用,形成了新的矿种。具体到青金石的成矿作用,这里的绝大部分红色矿体和 madan矿的老矿料有着很高的契合度。
离岩浆热液较近的地方,青金石容易形成豆荚状的,透镜体状的,不具有明显的分层特点的矿体。
离 岩浆源比较近的接触范围内,由岩浆与围岩混合产生的含有大量矿物成分的热液直接结晶凝固,可以形成厚的,块状的矿。具体到青金石这里,有一个很特殊的地 方,纯粹的青金石,不含黄铁矿与方解石的情况下,也是蓝方石和方钠石两矿物混合形成的,无晶体结构的块状岩石。这种质地细腻,纯正的岩石,其实正是我们常 说的老料,也就是madan矿的重要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