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施华洛世奇(Swarovski),这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水晶品牌,年营业额超20亿美元,也是奥地利首屈一指的富豪家族。
在奥地利蒂罗尔州首府因斯布鲁克,有一个名为瓦腾斯的小镇,这里地处偏僻的阿尔卑斯山麓,人口也只有几千人,每天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来,为的就是参观那个著名景点“水晶世界”——由施华洛世奇家族开设的水晶博物馆。
在那里,你可以惊叹阿尔卑斯山巨人的水晶大眼,观赏重达135磅的世界最大水晶,或在由12吨彩色水晶砌成的幕墙处流连忘返...但如果想要到不远处的水晶工厂参观,就会遭到工作人员礼貌的拒绝。他们会告诉你,施华洛世奇水晶制作过程不向外人开放,就像可口可乐守护着配方“X”那样,他们也要守护流传了一百多年的水晶秘密。
[page]
这一切,要从施华洛世奇的创始人丹尼尔·施华洛世奇(Daniel Swarovski)那超越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说起。
丹尼尔1862年生于波西米亚伊斯山一个小村庄(今捷克境内),那里是传统的水晶玻璃加工区,但基本是手工作业。作为一个水晶切割小作坊的继承人,丹尼尔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宝石打磨,用于装饰胸针、发针、发梳等饰物。
21岁时,丹尼尔去维也纳参观第一届电气博览会,震撼于西门子和爱迪生的技术革命,他决心发明一台自动水晶切割机。经过9年埋头实验,丹尼尔终于造出了可以完美切割水晶的自动切割机,让水晶制造业进入新时代。它能将水晶巧妙地打磨出数十个切面,对光线有极好的折射能力,使整个水晶看起来耀眼夺目。
为保证自己的发明不被同行窃取,丹尼尔申请了专利,并背井离乡来到奥地利的瓦腾斯。那里水力资源丰富,可以为切割机提供充足动力;且离当时最大的水晶消费地、时尚之都巴黎更近。1895年,丹尼尔与魏斯、考斯曼两个合伙人建立起施华洛世奇公司。
[page]
丹尼尔从1908年开始试制人造水晶。他和三个儿子建造了一个实验室,花3年时间设计制作了融化炉。1913年,施华洛世奇开始大规模生产自己的无瑕疵人造水晶石,这些水晶及宝石产品很快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一战爆发后,施华洛世奇陷入了缺少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的窘境,丹尼尔又经过两年的研制,于1917年推出自动打磨机,用来加工水晶制品。
到了20世纪20年代,欧美时尚界开始流行装饰着珍珠和水晶的裙装。丹尼尔看到这一新兴的市场需求,随即潜心研制出缀满漂亮碎水晶的石带,可以直接缝在衣服或鞋子上。施华洛世奇的水晶从此和香奈儿、GUCCI、迪奥等顶级时尚品牌以及好莱坞大片等开始广泛的合作。
施华洛世奇的产品并不限于装饰。就连用于打猎和观鸟的望远镜品牌,都很可能是“Swarovski Optik”,它源自丹尼尔长子威廉在1935年的创造。而纽约大都会剧院、巴黎凡尔赛宫的水晶吊灯都是施华洛世奇出品的“STRASS”。
到了1976年,施华洛世奇迎来另一次飞跃。当年的冬奥会在瓦腾斯小镇所属的因斯布鲁克市举行,施华洛世奇推出了一款水晶老鼠的冬奥纪念品,是设计师Max Schreck偶然利用水晶灯具部件的零碎材料拼凑出来的,晶莹可爱,十分畅销。
[page]
受此启发,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以小动物、花草等为主题的“银水晶”摆件产品。如今,“银水晶”系列成为施华洛世奇公司的标志产品。
这就难怪施华洛世奇的第五代传人马可斯在中国访问期间,被问到是否会像世界许多大公司一样在中国建厂时,他笑了:“一百多年来,瓦腾斯的水土成就了施华洛世奇这个品牌,我们只会在瓦腾斯的土地上续写这个神话。”
历经五代,如今,这家古老而神秘的公司仍保持着家族经营方式,把水晶制作工艺作为商业秘密代代相传,独揽与水晶切割有关的专利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