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是最好骗的一群人

阅读:478 2018-12-19 16:52:37 作者:力度营销


很多年以前,今天被许多营销人认为教父的叶茂中说过一句话。大意如下:"为什么不在广告行业的杂志上打广告,而选择在营销人的杂志上打广告?因为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营销人,但只有数以百万计的广告人。"当然大师观点是营销人很多。但他没有说的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钱多而且人傻

中国营销人的历史其实相当短,因为中国非国有企业的历史也并不长。

第一代企业的诞生才催生了第一代专业的营销人。


1992年,今日集团成立,之后变身为乐百氏、董小姐的格力,1991年在珠海成立,股份制改造后的美的,1993年才真正市场化。

价格双轨制结束之后的中国市场才算走出了政策市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依照吴晓波给出的节点,这一年是在1993年。

营销人是最好骗的一群人

1993年之后,市场经济充分开放。

数以千万计的营销人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一片莽原之上,没有方向没有路标没有地图更没有向导。要怎么前行?

这个时候中国各所大学抓住了这一时代机遇开始开设营销专业,而教育他们的老师们,除了留洋归来的几乎没有一个真正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也绝少在企业内任职过,产学研在这里只有一个学字。所以就算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职场的时候也是两眼一抹黑。

市场营销的荒蛮时代造就了营销界的第一批大师。点子大师何阳、派力营销智库的屈云波、总是戴帽子的叶茂中、策划大师王志纲等等。他们的阵地基本依附在一本杂志上——《销售与市场》,而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爱写书。这一波风气到今天都没有停下来过。

营销人是最好骗的一群人

当时勤而好学的营销人,你如果不拿一本销售与市场好好学习,就等于你没有学习过。

案例营销,从那一天起便风靡中国三十年。

销售与市场这本杂志有其先天的缺陷,他的创刊地在郑州,隶属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距离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动机珠三角、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动机长三角都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很快就暴露出了他不够洋气的一面。

而带着洋气而来的两张报纸,又成为营销人们的新宠,北有经济观察报、南有21世纪经济报道、东有第一财经周刊。

手持一叠橙色新闻纸,一时成为CBD白领们的标志。

营销人是最好骗的一群人

国际财经动向、全球经济理论、六西格码、德鲁克、松下幸之助、大前研一、阿米巴,是这一届营销人的圭臬。从那个时候开始,聊营销不扔点概念理论,就是你落后的象征。

很快互联网经济就来了、风投VC们就来了,成功的速率从几十年瞬间变成了几年,甚至几十个月甚至是几个月。之前稳如磐石的百年老店,在互联新锐的眼里都已经过气。

衡量营销是否成功的标准立即变成了A轮B轮估值,之前的各种理论又不适合当下的环境了。营销人悲哀的发现,从前学习的理论全TMD白学了。机场不断在播放的是马老师、余世维老师、升维降维、生态化反。

一夜回到解放前,知识全得从头学。营销成功的阈值被缩短到以月计的时候,摆在营销人面前的挑战变得异常尖锐。

其它品牌随便折腾一下就刷屏了,有写文案红的、有推IP红的、有跨界红的。

市场部的气氛变得很凝重,必须学习如何能刷屏如何能红如何在新的条件下让品牌发光发热,这是一片新的荒原。

营销人是最好骗的一群人

在这个需求背后,你能看到的真相是行业开始变得短视、焦虑、贪婪。

营销人们开始集中补课。

大企业位置高的有钱的去长江去光华去各种EMBA班总裁班,希望可以取得真经。这和几年前大家上EMBA攒人脉有了巨大的区别,他们是真的想学东西。

但你真的信那些没有经历过市场洗礼的老师可以教给你真经?

最新的新闻是清华总裁班合伙开餐厅破产。

中小企业的大量营销人员异常渴求干货,这就是知识付费里最饥渴的一群人。立即有各种获取过某种成功的人,戴上大师大咖大神的头衔,开坛授课,各种课程扑面而来。


也不知道一千多万粉丝是怎么来的,没错,我说的就是杜老师。你仔细看一下他抖音视频点赞的下滑时间点,你就会猜到真相。

营销人是最好骗的一群人

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因为在每一个讲座每一个知识付费的海报上,写着的都是大神般的存在。

他们是创始人、总监、大咖、大神、美女总裁、4K公司任职、上市企业高管等等种类繁多的职位。没有人关心他们怎么得来的这些头衔,很可能创始人只是一个某微商品牌的三无产品创始人,是不知道什么网红平台的网红,是某大公司几百个总监中的某一个。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只要你写就有人会信。

曾经很火的非你莫属这档求职节目里那些高高在上的老板嘉宾们,现在活得好的还有几个?象什么尊酷网大可乐手机这样企业已经消失。更不用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山西贾老爷。

营销人是最好骗的一群人

做失败了也没关系,这些人可能改头换脸就成为了连续创业者,继续为你布道。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回归主题了。

营销人为什么最好骗。

不是因为傻,是因为功利而且是急功近利。站在泡沫时代的面前希望那些美丽的泡沫可以有一些是自己吹出来的。

总觉得会有一班快车可以抄近道抵达终点。加上自媒体的各种鼓吹,让营销人们见庙就拜,见神就奉。成为被人营销的最好的猎物。

其中较为吊诡的一点是中国营销人的信任很容易猎取。照理来说市场部出身的人这群人精对于数据、案例,应该异常敏感,首先会着手判断案例的真实性,以及这波成功的偶然性占比。

但只要行业媒体一报道,他们就一致认为这件事足够特别足够红。案例营销从传统媒体成功的被移植到网络自媒体身上。

这背后的逻辑来自于内心的慌张,最好的形容这种恐慌的一句话是“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是不会和你打招呼的”。慌就会看到什么信什么。

更为可怕的是短视,营销人开始不遗余力的追求快速红起来。大家却忘记了中国有一句古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红得快就容易凉得快,前两年做为餐饮界榜样的皇太吉、雕爷牛腩、ROSEONLY,现在还红吗?

因为一时兴起,于是竞相膜拜。提醒大家回忆一下曾经红得很的淘品牌,现在还有声音的有几个?2018站在天猫双十一最终榜单前列的,基本上都是传统品牌,是不是又应该向传统品牌学习了?

一定有人要问,不向他们学习向谁学习?在这个万维崩塌的时代里,总得学点什么防身吧。

我们的建议是,越是乱象越要去看那些已经被验证过成功的理论。那些经典的理论其实并没有过时。华与华的老板华杉的书单里有德鲁克、迈克尔波特、熊彼特。

营销人是最好骗的一群人

这些名字看起来是不是老气横秋?但是有几个人真能看透看懂善学会用?走过了一百多年营销史的西方,到今天能够屹立不倒的也就是几个大家。学透这些,已经足够;直接向原著要知识。

很多让你眼花缭乱的事情,都是现象。现象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是内生逻辑。想要不被时代抛开,不被人当韭菜,只能拥有独立精神和足够的知识储备。

思与辩,不被骗。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