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随着娱乐时代的到来,资本热钱大规模涌入文娱市场,电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主要娱乐方式,也不可避免的更加讲究投资回报,电影营销就成了提高票房的重要途径。
随着前几年《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等诸多小成本电影的逆袭,让很多营销人员开始沾沾自喜,唯票房论成为一些电影宣发人的行动指南。
但是这只会不断抬高行业的期待值,误导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
小时代系列电影打开票房毒药大门的同时,也让整个行业开启了粉丝电影热潮,之后《爵迹》的扑街证明了观众对用明星或过度营销获取高票房的路子已经不再买账,滥用粉丝赚取票房已成为行业诟病的问题。那么除此之外,电影营销还有哪些不能触碰的雷区需要注意呢?
1、 直播透支观影欲
电影营销在各种玩法都尝尽之后,前几年直播的兴盛让电影拍摄过程上直播被越来越多的提起,王宝强的《大闹天竺》、张家辉《使徒行者》等电影利用直播获得了很多的关注。
从斗鱼直播官方发布的数据看,王宝强从当年12月11日首播至第二年2月5日一共直播6场,每场直播观看人气150万左右,累计人气近1000万。
如此火爆场面让电影发行方一度认为票房能轻松过10亿,然而,透支了人们观看欲的做法,让影片上映三天口碑扑街,最后只达到了7.5亿。
虽然能够一时能够获得较多关注,但电影从拍摄到上映需要的周期比较长,不止会消磨观众的耐心与热情,通过这种前期透支式的营销,将所有的神秘感抛之于人前,给后期的电影营销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 跑偏的情感引导
一部电影承载着很多电影人物和观众的情感共鸣,所以很多电影在进行营销时总会大打感情牌,不论是回忆怀旧、青春激情还是性格差异,都是电影情感切入的点。但往往很多电影在进行营销时行差踏错,跑偏了情感引导,将电影带进了沟里。
韩寒电影《乘风破浪》上映时,一首《男子汉宣言》引发“直男癌”风波,关注度蹭蹭上涨,然而网友却称这是“直男癌晚期的三个月圈钱之作”,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反感。
但是从它7.0分的评分来看,电影本身其实是一部有内容的电影,票房不乐观就多因此次的营销策略的偏差。
3、 盲目造神,前后差异引反感
很多电影在上映之前,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将电影推向了人们关注的中心,明星大咖也纷纷捧场助威,让整部电影在关注心中的期待值蹭蹭上涨。然而,对于电影,用观众们的话讲:“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在那几分钟的预告片里。”
观看完毕后,带着满满失望的观众留下的只是前期的漂亮票房数据,待真正的内容传播开来,收获的也只是差口碑与低分评价。
《西游伏妖篇》凭借多年来人们的怀旧心与对周星驰的期待,在前期电影预售时获得了很多的预售票房,上映首日的预售票房超过8308万。但观影后的失望成为了其票房后继乏力的最主要因素,最后观众更是给出了5.8分的低分评价。
写在最后
电影营销是追求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一环,电影营销应该成为帮助整合电影乃至电影行业取得更好口碑,更多的社会认同而进行,若只是单纯的追求漂亮的票房数据,留给观众的只是精彩的营销活动。当观众饱受营销欺骗之后,对电影本身失去应有的期待与认同,这样的营销是因小失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