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今年2月20日,世界篮球运动的心脏洛杉矶斯台普斯(Staples)体育中心迎来了扣人心弦的NBA全明星周末赛。在距离球馆还有3公里时,球迷们就能看见远处并排的大楼上的湖人队历史上的传奇中锋张伯伦、贾巴尔等人的巨幅画像,这个造价达3.8亿美元、能容纳近2万名观众的球场拥有675个采声话筒、1200个电视监视器以及近三百个豪华包厢。这一切令匹克(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许志华备感亲切。
精心布置的比赛更像是他在NBA的加冕礼。在扣人心弦的三分球王大赛中,金州勇士队小前锋多雷尔·赖特(DorellWright)是仅有的6名上场者之一;而紧随其后的全明星扣篮大赛上,奇才队中锋贾维尔·麦基(JaValeMcGee)是仅有的四名表演球员之一;NBA总裁大卫·斯特恩(DavidStern)则钦点明尼苏达森林狼队大前锋凯文·勒夫(KevinLove)取代受伤的姚明上场。这三位佼佼者均是匹克的签约球员。对于中国体育运动品牌来说,这还是头一次。
在此前两个月内,许志华曾一口气签下六名NBA主力球员,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李宁和安踏过去几年签约NBA球员的总和。而且他的眼力和运气均不错—在新签约的六人名单中,就有赖特、麦基两人出现在全明星赛场上。在国内,许的新目标则是培养出下一个“姚明”,许对此秘而不宣:他已在国内筛选了五名年轻球员,一旦时机成熟即“空投”至NBA。
自从2006年签约火箭队前小前锋肖恩·巴蒂尔(ShaneBattier)以来,许志华已经悄无声息地在NBA牢牢站稳了脚跟。有19名现役NBA球员穿着匹克球鞋打球,这一数字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在NBA中名列第三。除此之外,匹克还将触角伸向了耐克的后院—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简称NCAA)篮球联赛。而在NBA赛场之外,美国匹克店铺中销售的球鞋平均售价约为80美元,这一数字与耐克、阿迪达斯在当地的售价已旗鼓相当。
在参与全球最顶级赛事的金钱游戏上,匹克已经迈出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第二步”。自从2005年1月,来自福建晋江的品牌亚礼得与克莱德·奥斯丁·德雷克斯勒(ClydeAustinDrexler)达成第一个合同以来,许多本土企业纷纷加入这一新竞赛行列,但大多难以与耐克或阿迪达斯直接对抗,争抢顶级明星或者当红新人。它们通常的策略是等待球员成为老将,再用合理的价钱达成交易;或者是争夺中国观众熟悉的姚明的火箭队队友。
匹克则成为真正的玩家。现在,许志华不仅是NBA总裁大卫·斯特恩的座上宾,也与几乎所有球员的经纪人建立了联系。“以前是我找他们,他们却不想见我;现在是他们找我,见不见取决于我。”许告诉《环球企业家》。作为NBA球员市场最重要的买家,他开始用NBA的方式对待NBA:如果签约球员没有穿着匹克鞋上场,比赛后就会收到匹克律师开出的罚单。“我早忘了自己开过多少罚单。罚钱并不是目的。”许说。
许所散发的自信与骄傲可从以下事实中窥见一斑。马拉多纳的经纪人曾想和许商谈联手在中国市场开拓的可能性,被许断然拒绝,许认为马拉多纳早已日薄西山。新泽西网队CEO布莱特·约马克(BrettYormark)曾亲赴泉州秘密拜访匹克,希望转让俱乐部80%的股份,许也予以拒绝,他担心收购会危及与其他球队的合作关系。许志华甚至拒绝了NBA(中国)前CEO陈永正抛来的橄榄枝,后者将NBA中国业务估值为10亿美元,并极力希望许入股,许毫无兴趣,并认为“太贵”。
但就在几年前,许对NBA还像个“门外汉”,即使付出大量金钱,仍会被轻视和侮辱。他曾经被NBA的中介机构诈骗数百万元,官司至今仍未了结。2006年9月,在匹克签约休斯敦火箭队主场赞助商新闻发布会上,火箭队管理层对这个“山寨品牌”一无所知,无一到场。由于担心匹克财力不足,肖恩·巴蒂尔的经纪人吉姆·坦纳(JimTanner)曾要求匹克必须一次性付清所有的款项,而且必须开信用证。
但现在,“我可以签下一大堆NBA球员,多多益善。钱不是问题。”许志华说。他希望最终能接近耐克那样的商业模式:大手笔笼获更多的体育资源,从而提升这个“中国制造”品牌的国际声誉,最终将这一影响力转化为数千个匹克终端销售点的商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