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name }}
{{ v.cls }}类
{{ v.price }} ¥{{ v.price }}
化妆品对于不少女人来说,就如同穿衣吃饭一样必不可少。不过想用化妆品来美白、祛斑的姐妹们要小心了,化妆品重金属超标成了“隐形杀手”。
近期,东莞市绿色珠江环保促进中心等10家环保民间组织抽取了10个城市和网上商店的美白、祛斑化妆品进行了检测,发现有23%的产品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有的超出三四万倍。还有砷、铅超标的情况。其中东莞购买的8种产品上了“黑榜”。
长期接触这些重金属超标的化妆品,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引发恶性肿瘤等疾病,甚至可能影响下一代。美容反而害了身体,相信看到这新闻的姐妹们都会吓出一身冷汗。
尽管这次检测只集中于美白用品,但其他化妆品会否也存在类似情况?
报告也指出,四十多个品牌里面,有问题的大多是小品牌、非著名品牌,而且在正规商店里购买的,也可以让人放心。检测中发现,在一些街边小店、淘宝店里购买的产品,汞含量尤其高。如此说来,在正规大商场,购买大品牌,可以防止产生“美丽的错误”了吗?
我们当然希望如此。可是,几年前,广东省和上海市两地查出著名品牌SK-Ⅱ化妆品含有铬和钕等重金属,倩碧、兰蔻、迪奥、雅诗兰黛等外国知名品牌化妆品也被卷入质量风波,香港有关检测机构查出其六种粉饼含有铬、钕等违禁物质。这是生产者本身存在的问题,与销售渠道之类的没有关系。
可见产品质量,也应该要从源头抓起。不要怪我们太敏感,把人想得太坏,只是这些年,一起坑过我们的大品牌,乃至大卖场,也不算少了。
要让产品不坑爹,也不坑娘,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源头抓起。化妆品出厂,有没有得到有效监管?有没有追责制度?如何处罚?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门对化妆品进行管理,整肃保健品和化妆品市场。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乃至处理规定等方面,还是有不少滞后之处。
例如,现行的一部《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是1989年制定,1990年开始实施的。这部“八零后”规定,怎么说也跟不上化妆品的发展现状。有论者就指出,它没有对自制化妆品的违法行为进行具体说明和相应处罚措施。在标准规范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前几年的SK-II事件中,相关产品虽含违禁物质铬、钕元素,但它们居然并不在我国化妆品“必须检测”的指标范围里。这种尴尬,会否出现在其他方面?我们不得而知了。而诸如建立完善的从国家到地方的监督体系等问题,也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我们盼望,女同胞们的容颜,不至于因为监管机制的疏漏而遭受打击。但想想,吃到嘴里的东西、治病的药物,尚且有那么多问题,我们女同胞的爱美之心,会不会有点奢侈了呢?
来源 力度营销 转载请注明出处